绛珠仙草怎么读(绛珠仙草读音)

更新:2024-04-16 15:21:16  分享:wangsihai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绛珠仙草怎么读,以及绛珠仙草读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及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形象:

1、贾宝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敢于反抗封建道德,率性、单纯,多情、温和、善良,怜香惜玉、、富有同情心,愤世嫉俗,没有功利心。文思敏捷、重情重义,聪明灵秀。有时乖张顽劣。

2、林黛玉:具有叛逆精神,天真敏感、细心淡泊、真实谨慎、聪明灵秀,悟性极强。多愁善感、冷傲孤僻、才学横溢,坦率纯真、自尊自重、尖酸小性、、孤傲清高、敏感多疑,目下无尘。

3、凤姐:伶牙俐齿、阿谀奉承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聪明机变、精明能干、八面玲珑、、脸酸心硬,泼辣爽朗,阴险狠毒,贪婪虚伪。

4、宝钗:封建制度的忠实维护者,温柔大度,沉静淡泊,工于心计,善于交际,敦厚豁达,博学多识,世故圆滑、品格端方,虚伪冷漠,雄心勃勃,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5、晴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聪慧美丽、风流灵巧、叛逆勇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嫉恶如仇,性格刚烈,,心高气傲。

6、袭人:具有鲜明的奴才性格,忠于主人,工于心计,温柔和顺、处事稳妥、机心深重,虚伪圆滑

7、刘姥姥: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虽语言粗俗,见识敷浅,艰辛穷酸,老于世故 文化甚少,但善良勤俭,朴实随和,机智风趣,知恩图报,朴实可爱。

8、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才不俗、善良细心

9、贾探春:敢做敢为、办事练达、决断果敢、刚强聪慧、心思缜密

10、平儿:聪明清俊、心地善良、机智能干、公正平和,温柔平和、对人敦厚,不因地位而刻待他人

11、紫鹃:赤诚忠心、聪慧机敏、温柔娴静良、心地高洁、不卑不亢、坦诚纯真

故事情节:

1、林黛玉的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黛玉葬花: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2、宝黛爱情

木石前盟: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

共读西厢花纷纷: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3、薛宝钗的故事

宝钗扑蝶: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她远远看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她想:“我现在跟进去,一来宝玉不方便,二来黛玉生疑,还是不进去的好。”转身就往回走。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钗黛互吐剖心语: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探微恙互看金玉(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4、王熙凤的故事

王熙凤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

协理宁府: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

秦氏丧礼,尤氏犯了胃疼旧症,王希廉评曰:“凤姐协理丧事,既见其才,又见其权。若非尤氏患病,贾珍难于相请。脱卸处不露痕迹。”当然,尤氏也是一位有本领大作为的才女,不过为了给凤姐作传,她也得委屈一下了。脂批:“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

5、贾宝玉的故事   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宝玉瞒赃: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红楼梦

请问,红楼梦中,顽石、神瑛侍者、降珠仙草(通灵宝玉、贾宝玉、林黛玉)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的转世,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的转世。绛珠仙草说要用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所以林黛玉就为了贾宝玉哭了一世。然后宝黛又有了可歌可泣的爱情。

通灵宝玉,《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当做命根子挂在项上。贾宝玉是女娲剩一石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受一僧一道点化,系通灵宝玉附生物,寓意“土生金”;

一边金(薛宝钗)玉(通灵宝玉),一边木(林黛玉)石(贾宝玉),双方激烈对抗,寓意“金克木”。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贾宝玉多次摔砸通灵宝玉,彰显了他的爱情坚贞和叛逆精神,但以失败、妥协而告终。

后四十回通灵宝玉丢失,从反面促成了金玉良缘、高魁贵子、家复中兴三件喜事。贾宝玉完成这些为通灵宝玉所注定的宿命后便离家出走,与通灵宝玉形质合一,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变回女娲剩一石,诗云“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扩展资料:

好多人认为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就是神瑛侍者,而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下凡。所以三者是同一个关系。但我从来不这么觉得。我认为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他口中的通灵宝玉是那一块顽石。

但顽石不是神瑛侍者。也就是说顽石并不是贾宝玉,他只是他脖子上挂的那块玉,一个事外人,仅仅是一个观察者,一个记录者。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第一回甄士隐的梦中那一僧一道的对话。

在早期手抄本中是“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神瑛侍者就这么糊里糊涂出场了,并没有交代神瑛侍者是谁?

而在后来的印刷本中加了一句,这顽石常到警幻仙子处游玩,所以警幻仙子赐了他个号叫‘神瑛侍者’(原文记不清了)直接陈述顽石就是神瑛侍者?这应该是后人(高鄂等)的主观臆断,可能这并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曹公的意思是:绛珠仙草――林黛玉,神瑛侍者――贾宝玉,顽石――通灵宝玉,顽石≠神瑛侍者。在秦鈡与智能馒头庵幽会那一回,宝玉要跟秦鈡算账,原文中写“未见真切,此事疑案,不敢篡改”为什么没有看到呢?

因为凤姐怕通灵玉丢失,所以放在了自己枕边,我们知道整个故事就是那块石头所记,由此可见,那块顽石只是宝玉脖子上那块通灵宝玉,而并不是贾宝玉。它只是一个见证者,记录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通灵宝玉

绛珠仙子的传说故事?

绛珠仙子是传说中的美女仙,还传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著缠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是仙女和仙人的情缘。

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的结果使得绛珠草久延岁月,修炼成绛珠仙女,警幻仙子称她“绛珠妹子”。绛珠仙女是林黛玉的第二个前身。曹雪芹对绛珠仙子的描写也只有极其简单的几句。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话很简单,深究起来,含义却极其不简单。

绛珠仙草接受的天地精华和雨露滋养,就是大自然和中华文明的精华。最主要的是对爱的执著,爱的无畏,爱的无怨,爱的无悔。绛珠仙子“游于离恨天”外,离蜜青是天的最高层,传说是悲哀气氛聚集的地方;绛珠仙子以“蜜青果为膳”,“蜜青果”用的是甜蜜的“蜜”,青涩的“青”,其实它的谐音是秘密的感情,是“秘情”;绛珠仙子饮“灌愁海水为汤”。“灌愁”中“浇灌”的“灌”谐音是习惯的“惯”,是“惯愁”,习惯的哀愁,永远的哀愁。

绛珠仙子的一游一餐一饮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本质,就是为爱而哀愁而痛苦,为爱而九死不悔。曹雪芹用诗意化的语言把中国古代最美丽、最聪慧、最哀愁的知识女性的特点集中到林黛玉身上了。从神话传说中的瑶姬,到现实生活的李清照,从楚辞里的山鬼,到戏曲小说里的崔莺莺、杜丽娘。她们都游离恨天,吃蜜青果,饮灌愁水。追求爱情在封建社会是秘密的感情,是哀愁的源泉,离恨的根源。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现实和虚构的才女的才气和幽怨。林黛玉是潇湘馆的李清照,大观园的杜丽娘、崔莺莺。

绛珠仙子的简介

绛珠仙子是传说中的美女仙,还传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著缠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是仙女和仙人的情缘。绛珠仙子“游于离恨天”外,离蜜青是天的最高层,传说是悲哀气氛聚集的地方;绛珠仙子以“蜜青果为膳”,“蜜青果”用的是甜蜜的“蜜”,青涩的“青”,其实它的谐音是秘密的感情,是“秘情”;绛珠仙子饮“灌愁海水为汤”。绛珠仙子的一游一餐一饮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本质,就是为爱而哀愁而痛苦,为爱而九死不悔。

绛珠仙子的记载

神瑛侍者与顽石是否有关系?

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描写看来,贾宝玉的前身是赤瑕宫里的神瑛侍者,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稿中写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空空道人闻知“这一干风流冤家***即神瑛、绛珠等***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即石头***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在程高本中,它的前面被凭空添上几句话,说:“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程高本这样改动,把石头当成神瑛侍者。可是便发生了许多难以理解的矛盾:前面写石头因为“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这里却说它“落得逍遥自在”;前面写石头遇见僧道后,即被那癞僧袖了而去,原来也是癞僧与跛道一起,“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的,这里却又说它到“各处去游玩”,并且自己“来到警幻仙子处”,成了“神瑛侍者”......这不能不让我们头疼!

绛珠仙子、神瑛侍者和顽石的关系

所以,对于绛珠仙子、神瑛侍者和顽石头三者的关系,比较符合作者原意及逻辑的解释是: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使其化为绛珠仙子,而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凡间,绛珠仙子为报答恩情,就也要求去凡间,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石头被夹带于中,跟随神瑛、绛珠等经历“花柳繁华”、“温柔富贵”。于是,神瑛侍者化为宝玉,绛珠仙子化为黛玉,那块顽石化成为美玉。所以,在宝玉出生的时候,便含玉***即石头***而生了。

红楼梦第一回深度讲解(中)

上一期品读红楼梦第一回发布以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鼓励和反馈,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感谢。每一期的讲书都是认真查阅资料和注解。希望能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故事。这一期我会浓墨重彩讲述宝玉和黛玉的前世今生。讲的时候,心里比较激动,心情也比较复杂。毕竟在我心目中,宝黛的爱情是最伟大的爱情,永远无法超越。

上一期我们提到有个空空道人把石头上的故事抄录下来,流传民间。那石头记录的故事是什么呢?故事由一个叫甄士隐的人引出来。

有个叫姑苏城的地方住着一个姓甄的人家,户主叫甄士隐。这里要特别提到曹雪芹有个很妙的表现手法就是喜欢用谐音。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去。曹雪芹把身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融合到红楼梦里,把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情改编到故事里,最后通过荣宁二府的故事展示出来,达到了“将真事隐去的效果“。

甄士隐的家族在当地也算得上望族,但这个人性格寡淡、不慕名利,平日里就喜欢在家里养养花、下下棋、喝喝酒、泡泡茶。

有一天中午,甄士隐在午休,梦见一僧一道在边走边聊天,手里捧着一块石头,那个道人问:你要带着这个石头去哪?那个僧人回答说,这块石头不是一直想去凡间历练吗?现在正好有个好的契机。

接着从这个僧人的口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说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

说起这个三生石畔,最早是有典故的。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叫李源的人,和当时的一个圆泽禅师关系很好,他们约好去爬峨眉山。一个想走水路。一个要走陆路。后来圆泽禅师拗不过,只好答应李源走水路。在路上,他们碰到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在洗衣服,圆泽就哭了。圆泽说,我之所以不肯走这条路,就是因为怕遇见她。她怀的那个孩子就是我,怀了三年了,一直没有生,现在我遇见了她,我只好跟你就此别过。明天你去她家,你会看到那个婴儿对你笑,那就是我跟你打招呼。十三年后,我们约定在杭州天竺山相见。果然当天圆泽就圆寂了,第二天,李源也确实见到了这个对他付诸一笑的婴儿。十三年后,李源应约来到了天竺山,见到了一个牧童。牧童说,先生果然守信用。三生石上,我们曾经吟风赏月,虽然我现在身体换了,但心却一直在一起。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就不要再挂念了。这就是那句著名的诗句:“三生石上旧精魂,赏风吟月不要论。”的由来。

从此三生石被广为沿用,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 说是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这株出生在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就是9后来宝玉生生世世魂牵梦萦的林黛玉,绛珠,指的是红色的珠子,暗示着泪和血,也是后来黛玉“字字看来都是血”写照。黛玉的前身是一株带点红色的草,长得非常的漂亮。而同时在天界的还有一位叫神瑛侍者的仙子。瑛是王字旁,右边一个英字,指的就是美玉。有人说,贾宝玉的原名叫贾瑛,但是这也是别人的猜测罢了。

神瑛侍者很喜欢这颗绛珠仙草,就每天都用甘露去灌溉,一瓢一瓢的灌溉。这颗仙草被滋润之后,修炼成了女体,变成了绛珠仙子。每天就在离恨天外游啊游,饿了就喝蜜青果,渴了就喝灌愁海的水。蜜青果,谐音迷情果,吃下去的都是情。灌愁海的水,喝下去的都是愁,所以这绛珠仙子幻化成民间的林黛玉的时候,就是带着忧愁的。这些都是前世注定的。

所以才有了后来宝玉黛玉第一次相遇时,宝玉脱口而出的那句话,这个妹妹我曾经是见过的。这话一出,长辈们都嘲笑他胡说八道,但我们知道宝玉没有撒谎。而黛玉也在心里想,这个人为什么这么眼熟。他可是日日灌溉你的神瑛侍者啊,你怎么能不眼熟呢?很多人的爱情都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 上辈子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前世日日夜夜的甘露之恩,换来的是今生今世的爱恨纠缠。

所以才有,还眼泪的传说。

绛珠仙草修成女体之后,忘不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其实已经是情窦初开了。所以每天想着法子去报恩,找不到机会的她在离恨天外游荡,愁容满面。

有一天她听说,神瑛侍者想下世为人。她马上逮着这个机会,就去警幻仙姑那里去报道,她一定要跟着他下世为人。绛珠仙子暗暗发誓,用一生的眼泪去回报他的甘露之恩。就好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凤九为了回报东华帝君的恩情,日日纠缠着帝君。而帝君只好带她到民间渡劫,让凤九有机会回报他的恩情。我常常觉得,在那个年代,曹雪芹的文学构思,已经可以是那么的独特。后来的编剧在沿用这些剧情的套路,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

因为有了偿还眼泪的盟誓,后面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从头哭到尾的林黛玉,一直到本书的最后面,眼泪慢慢的少了。我们才知道,眼泪就要还完了。黛玉的宿命也要结束了。黛玉和宝玉最终又回到离恨天,重新变身成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

我常常想,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会为了一件小事泪流不止,难道不是因为上辈子的恩情没有还完,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吗?

人们不是常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不是冤家不聚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甚至于在感谢别人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

这里作者交待清楚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前世的因,为的是后面的凡间的发生的种种果做铺垫。他们是有仙缘的。无论贾宝玉在凡间,身边都多少个模样出众、诗词歌赋样样出挑的女子,他的林妹妹始终是他的独一无二,因为他们是有仙缘的,他们到凡间是为了完成他们的木石前盟的约定。

上一篇,有一位读者发出疑问:贾宝玉不是那颗石头幻化的吗?

但是我上一期提出的观点却是:无稽崖青埂峰下面的那块顽石去往凡间之后变成了宝玉嘴里的那块通灵宝玉。

这边我想帮大家理清一下,顽石、神瑛侍者、贾宝玉、通灵宝玉四者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其实有很多版本,但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砚斋抄本系统,即脂砚斋在不同时期的手抄本;一个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和修改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但是也经过了较多的改动。程伟元、高鹗整理的印刷本系统,又分为程甲本和程乙本,其中,程乙本的改动更大。

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之前大多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两种版本在续了后四十回的同时还对前八十回做了大量的修改,其中以程乙本最为夸张,已经完全扭曲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当然,如果你要真正想读一个真实的红楼梦,建议选择脂砚斋批注的版本。

脂砚斋批注的版本里,顽石只是一块无才补天的石头,而神瑛侍者是赤瑕宫的一位仙子,这两者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后来神瑛侍者下凡投胎成了贾宝玉。顽石只是借助贾宝玉这个载体,变成了宝玉嘴里的那块通灵宝玉。通灵宝玉之所以叫做通灵宝玉,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自带上帝的视角,只是一个冷眼旁观者。

而后期的印刷本则认为,顽石通过自身修炼通了灵性之后到处走啊走,被警幻仙姑看中,把它改名叫神瑛侍者,石头就是神瑛侍者,而后来神瑛侍者下凡投胎成了宝玉,但该版本对于宝玉口中的通灵宝玉的出处,则并无交待。

对这两种观点,很多红学家争论不休,我暂且更相信前者的观点,相信顽石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没有关系。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考证。

甄士隐在梦里追着这一僧一道来到一个石牌坊,匾额上面刻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太虚”是指老子、庄子所说的“道”。《道德经》里写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太虚幻境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是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太虚幻境”是小说中描述的一个神仙的聚集地,在常人看来就如其名一样,又“虚”又“幻”。

两边刻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一书中,至少有过两次重现。后来,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看到了这副对联。有人说,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横批和对联里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曹雪芹从不重复赘述,为什么这副对联重复出现呢?脂砚斋的评语告诉了我们答案。这是曹雪芹生怕我们忘记,再次提醒读者。这两句话能够作为太虚幻境正门的对联,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上下联和横批里频繁出现真、假、有、无、虚、幻等字,皆隐藏深意,这是在提醒读者,你们读的时候,切记要分清真假和虚实啊。

这句诗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总是错把假的当真的,那么真的就会自然被当作假的。如果我们把一无所有当应有尽有,那么那些真的看起来应有尽有的,实际上是一无所有的。这句话充满哲理,有禅意。又有辩证法的思想。西游记里面,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最后被打死的究竟是悟空还是六耳猕猴。或许只有如来佛祖知道了。

人不能太执着,不能拘泥于规则不思变通,世事一场大梦,事情都有正反面,应该相对的看问题。当人们像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一样只看重仕途经济、宦官之道而“沉醉不知归路”时,便会把宝玉这种以诗词歌赋陶冶灵魂的、在精神上有更高追求的人视为“孽障”、“不肖之徒”。

曹雪芹这样重复设置,意在提醒世人,一切都是幻景,一切都是幻影,劝世人懂得挣脱。

好了,今天我们主要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详细进行了讲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请在评论区留言。下一期我们会继续讲解,红楼梦的第一回下集。

《枉凝眉》(曹雪芹)全诗翻译赏析

枉凝眉

曹雪芹

系列:关于爱情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注释

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著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赏析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著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著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俬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像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逆判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红楼梦第一回解读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

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

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

关于绛珠仙草怎么读和绛珠仙草读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