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凤雏(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下 伏龙指谁)

更新:2024-04-19 02:25:11  分享:wangsihai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伏龙凤雏,以及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下 伏龙指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指谁?

关于卧龙凤雏的解释,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就是古代历史,一个就是现代网络梗,古代历史上卧龙凤雏分别对应三国中的诸葛亮和庞统,司马懿说过,得一人可得天下,而刘备都有,所以说刘备是拥有天然的优势的,另外就是对应一些网络中的梗了。

刘备原来是拥有天然的优势的,但是奈何刘备本身太过于虚伪,看起来刘备好像是挺体谅下属的刘备摔孩子到底什么心大家都知道,赵子龙七进七出把阿斗带出来,但是拉的我却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本身什么都不懂,哪怕说他有刘备的那种虚伪的热情,这个江山也能守得更久,而且他们所身处的情况也不太好。

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显然都失败了,因为粮草跟不上,而且六出祁山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作战人员,是指那些后勤保障人员,因为他们经过的地方地形不好,古代的时候又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运输,最关键的就在于后勤的供给,也就是战士要吃饭要穿衣服,然后有一些药物也要跟上,这些就已经占到了整个队伍的将近一半了,真正的作战人员没有那么多,本身的国力又不强,诸葛亮是想在自己死之前强行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能得几十年的天下失败了,那也就失败了。

网络上的梗就是说在西虹市首富里面大明白,还有那个陆游器的发明人他们败了很多的钱,然后西红柿首富也就是沈腾去扮演的那个角色,说什么地方培养出这么两个卧龙凤雏啊,这是一种嘲讽,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剧情之下,大家觉得是一种搞笑的东西,现在网络梗也多,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情,不过脑子看起来非常愚蠢,但是又觉得自己特别有智慧的那些人。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它的后半句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司马徽是比诸葛亮还要神秘莫测。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东汉末年襄阳名士,素以知人、育人、荐人著称。司马徽说过最有名最经典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第二句话: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前一句话是“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司马徽为两位爱徒所打的宣传语。“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诸葛亮和庞统是司马徽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两人都独具才华,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孙子兵法,各种战术,奇门遁。“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虽然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们两们都世间的奇才。若明主得之很有可能安天下。

但只是有可能。并不一定会安天下,因为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还有“天命”的客观因素所在。

这就引发了后一句“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的无限遐想。

司马徽的“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广告词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吸引了求贤若渴的刘备去找诸葛亮,并最终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山。而这时,司马徽对诸葛亮却发出这样的感叹:“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前半句好理解,刘备是个成大事的人,孔明找对人了,可后半句不得其时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司马徽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汉室已行将就木,不可复兴,天下动荡,群雄纷争,乱成一锅粥。

诸葛亮尽管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心存汉室,常自比管仲乐毅,要的是出将入相,志向高远,但天下局势已非,出道稍晚的刘备已不具备“天时”,“天时”早被曹操等人牢牢握在手里。

要知道,雄才大略的曹操那时北方基本稳定,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也多,已成“霸王”之势。

在这种局面下,只怕诸葛亮一人独木难支,难以逆天改命,难以左右历史大走向这个“时”运。

后来,司马徽一语成谶,刘备尽管得到了伏龙凤雏这两位超级谋士,但依旧败北。

只是读者还会有疑问,司马徽前一句说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只要得到一个就能“安天下”,既然诸葛亮出山时已“不得时”,那么,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天时已失,而刘备又得到了凤雏庞统。伏龙、凤雏两人都归于刘备麾下,为什么还不能得天下呢?

原因很简单,司马徽其实在“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却瞒了刘备下半句,蜀汉因此而亡。

这半句话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其实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世人有目共睹。诸葛亮还没有出时,就对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论断,为蜀国的建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后来,他协助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特别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他掌握军政大权六出祁山,诸葛亮是蜀汉从始至终的肱股之臣。

而凤雏庞统一点也不逊色,他也是计谋百出的不世之才。刘备在没有建立蜀国之前,庞统凭借他的计谋多次为刘备排忧解难,让刘备化险为夷。为刘备打下川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庞统的缺点是过于自负,最终落得个在落凤坡前被敌军射杀的悲惨下场,为此刘备痛哭流涕。

好在刘备后来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又获得了法正和刘巴两位至关重要的绝世谋臣。

法正字孝直,他原来是刘璋的部下,刘璋被刘备围困于成都的时候,法正弃暗投明——投降了刘备,后来也正是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才建立了蜀汉政权。后来,在汉中争夺战中,法正出奇谋斩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法正的才华和谋略都是超群的,也深得刘备的信任,视为心腹。

刘巴字子初,他著称于世的不是谋略,而是管理才能。刘巴独具慧眼,也是从刘璋麾下投奔刘备的。刘巴在经济管理上很有一手,刘备在刚刚入蜀时,财政极其的困难,刘巴通过自己超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很快就解决了蜀汉集团的财政问题。除此之外,刘巴在律法层面也颇有建树,他和诸葛亮一起共同制定了蜀汉的著名法律《蜀科》,可以说刘巴为稳定蜀国的内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只可惜法正和刘巴都属于英年早逝之人。他们死后,刘备为之伤感地痛哭良久。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法正和刘巴两人都早亡,刘备果然难兴汉室。因为后来刘备执意要报关羽之仇,而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打败,蜀国从此一蹶不振。

而在这个征伐过程中,诸葛亮因劝阻刘备不住,而发现这样的感叹:如果法正没有早亡,他一定能够劝住刘备不出兵征伐东吴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三国的局势也会因此而彻底改变。

总之,正是因为庞统、法正和刘巴死得太早,导致蜀汉后期诸葛亮独木难支,最后蜀国也在飘摇中归于灭亡。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司马徽的“预言”也太精准了吧。

伏龙凤雏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 著名 的 谋略 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 司马 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 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繁体写法: 伏龙凤雏

注音: ㄈㄨˊ ㄌㄨㄙˊ ㄈㄥˋ ㄔㄨˊ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能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zhuge liang and pang tong--two great strategists of the late han and early three kingdoms

伏龙凤雏二人指的是谁

伏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荐才时所说。刘备后来将二人尽收麾下,按理说得天下加上了“双保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刘备得到诸葛亮、庞统后,对二人的能力深信不疑,刘备与诸葛亮初次谈话后即对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称“善”,并“与亮情好日密”,认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与庞统初次谈话后亦“大器之”,对庞统“亲待亚于诸葛亮”。刘备视诸葛亮、庞统为左右手,让他们帮助自己出谋划策。不过从之后的史实看,刘备对二人虽然重视,却未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二人的一些建议常被刘备否决。

三国里的伏龙雏凤是谁?

伏龙,又称卧龙,诸葛亮,字孔明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人称凤雏先生,后人引申为成语--伏龙凤雏

,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凤雏:庞统庞士元。庞统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伏龙凤雏 意思

伏龙凤雏 拼 音 fú lóng fèng chú

释 义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 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伏龙凤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下 伏龙指谁、伏龙凤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