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风俗习惯(高山族的独特风俗)

更新:2024-04-17 20:56:10  分享:wangsihai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山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高山族的独特风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高山族的特点和习俗是什么?

高山族的特点是:高山族大多能歌善舞。

高山族的习俗是:

1,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

2,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3,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

4,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5,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6,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扩展资料:

高山族的歌舞很有特色。富有代表性的是杵乐,尤以日月潭附近的高山族人民的表演最有名。妇女三五成群,环立在石臼旁,手执长杵,上下捣击,和以歌唱。

鼻笛是高山族独特的吹乐器。两根竹管绑在一起管的两端各有一个小孔,管身下段各开三个或四个小孔,竹管的长短随演奏者的喜爱而定。演奏时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气,双手按着管身的小孔,或闭或开,调节音律。

每年农历九月收割完毕之后,高山族的传统年节丰收节便来到了。人们纷纷欢歌起舞,十分热闹。

高山族的妇女心灵手巧。她们用几块木板和竹板制成的简单纺织工具,纺织出各种花纹的麻纱布和丝织品,并在头巾、衣、 裤、围裙、胸襟上刺绣,色彩鲜艳, 图案精巧。用贝壳穿起来制成的珠衣,用藤皮以至椰子树皮编制成的坎肩,都是极为精细的工艺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高山族

高山族风俗

高山族的习俗是什么? 民俗风情

1、社

高山族的基层组织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个氏族组成,大社由数个氏族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实行民主政治,重大问题由社大会决定。社首领包括头目(领袖)、祭司(或巫师)和长老会。是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头目领导耕战、渔猎,裁决内部纠纷,帮助祭司组织祭祀活动。从50年代起,台湾高山族的社组织逐步走向地方行政管理,而且过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趋缩小。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习俗的许多传统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身体毁饰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拔毛,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夹子拔,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有的直接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有的以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无论以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尊贵。

3、优美的歌舞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为高山族支系较多,所以表现在音乐歌舞上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歌曲,多为触景生情,即兴演唱。有的如高山流水,自然悠扬,有的如击竹鸣玉,清丽动人;有的如排浪鼓石,节奏明快。显得粗犷、淳朴、细腻。

常见的乐器有口弦琴、弓琴(方琴)、笛子、叶琴(树叶)、杵乐、臀板、竹鼓(鼓砍)、腰铃、脚铃、口弦琴和鼻箫,常用于青年男女恋爱中呼唤情人和传达爱情。叶琴实际上是一片随手摘取的阔叶树叶片,衔于唇间便可吹奏出不少曲调。杵乐是从舂米的木杵演变而成。高山族人舂捣稻谷时,常在屋内挖一洞穴,穴底放一块石板,几名妇女环立四周,手持木杵舂米。木杵碰击石板,发出如钟似磬的音响,传播甚远。后来人们用长短粗细有别,高低不同音的木杵,奏出节奏不同的乐声,用它伴奏的歌曲称“杵歌”。用它演奏的乐曲为“杵乐”。杵乐歌舞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非常盛行。杵歌还成为青年男女恋爱的纽带,许多美满姻缘就是在杵乐声中结下的。臀板是把一串竹管和铜壳垂于臀部,与腰铃、脚铃都是舞蹈者的道具和伴奏乐器。

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凡重大活动,都有集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歌舞聚会时,人们堆柴点火,围火高歌豪饮。先是十来个青年人款款起舞,并唱序歌,渐入高亢激越,众人连臂合围,踏歌欢舞,时前时后,进退有致,间有齐声欢呼,场面非常热烈。近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到台湾观光的游客都前往高山族民俗村寨或旅游景点观看山胞们的民俗与歌舞表演。

4、木雕与纺织

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其中排湾人,鲁凯人、雅美人等支系的木雕艺术颇为精湛,刳削是著......

高山族的风土人情、民族习惯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

高山族有哪些独特的民族风俗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参考 baike.baidu/view/4280

高山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 *** 。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

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达悟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高山族过年的习俗 1)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制成,样式鼎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妇女穿短上衣、围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纹绣,并佩戴用贝壳、兽骨磨成的装饰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于雕刻和绘画。 2)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介绍下高山族的特点和习俗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自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妖怪。祭仪有农事祭(包括开垦祭、播种祭、除草祭、收刈祭、新谷入仓祭等,主要的是粟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盛行巫术,其中卜占方法有鸟卜、梦卜、水占、竹占、瓢占、饭占等,并有多种形式的巫书。由于汉族移民和荷兰、西班牙殖民者的影响,高山族宗教信仰复杂。汉族带去了佛教、西方侵略者带去了基督教、天主教等。这几种宗教都在高山族群众中生根,现在,高山族宗教生活中形成原始宗教信仰、佛教和西方宗教等交错并立的局面。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包括西拉雅族21社,洪安雅族13社,巴布萨族9社,巴则海族4社,拔埔拉族4社,道卡斯族6社,凯达格兰族28社,噶玛兰族34社。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1954年3月14日,台湾当局规定:高山族包括泰雅、赛夏、布农、曹族(1998年11月更名为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9个族群(一说为10个族群,邵族也算一个族群)。这一部分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总人口约40万人,大陆散居有290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很大,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等十多个分支。没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共同开发了台湾。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50年间,反抗斗争尤为激烈,以1930年雾社起义规模最大。1947年又参加了以汉族为主的“二二八”起义。

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日常食俗 高山族以谷类和薯类为主食。除雅美人和布农人之外,其他几个族群都以稻米为日常主食,以薯类和杂粮为主食的补充。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人以芋头、小米和鱼为主食,布农人以小米、玉米和薯类(当地称地瓜)为主食。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布农人在制做主食时,将锅内小米饭打烂成糊食用,排湾人喜用香蕉叶子卷粘小米,掺花生和兽肉,蒸熟作为节日佳肴,外出狩猎时也可带去。但作为狩猎带去的点小,馅里一般不加盐巴等咸味调料。泰雅人上山打猎时,喜用香蕉做馅裹上糯米,再用香蕉叶子包好,蒸熟后带去。排湾人喜欢将地瓜、木豆、芋头茎等掺合在一块,煮熟后当饭吃。雅美人喜欢将饭或粥与芋头、红薯掺在一起煮熟做为主食。外出劳动或旅行,还常以干芋或煮熟的红薯及类似粽子的糯米制品为干粮。排湾等族狩猎时,不带锅,只带火柴,先将石块垒起,用干柴禾烧热,再在石块底下放芋头、地瓜等,取沙土盖于石块上,熟后食用。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见的有......

高山族有什么民俗风情 高山族服饰 台湾是我国多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我国各个民族台湾几乎都可以找到踪迹。不过最早生息在台湾曲是人们通称的高山族,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的“东人”和“夷州人”,后来改称为“山胞”、“台湾土著族”、“台湾先住民”、“台湾原住民”。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高山族社会的发展比较缓慢,有的到现在甚至还处于原始状态,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据记载,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曾实行过海禁,强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搬到内地,不准他们和沿海诸岛人民进行联系。这样,孤悬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国大陆人民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族源、文化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前清时期开始,放弃了原来的“番”姓,改为和大陆移民相同的姓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集体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个村社包括若干个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这些村社,分别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顶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顶是用树皮、石板或竹子盖起来的。住在台东兰屿岛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现在,还采用挖地穴的办法建造房屋,室内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围就成为屋墙。他们以芋头、甘薯为主食。平时男子大都只在腰间挂一个“丁字带”,妇女也仅在胸前和腰间系一块方布。随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兰屿已成为台湾一个旅游区,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摆脱愚昧落后和衣不避体的陋习。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还很爱喝酒。由于他们经常进行打猎活动,所以特别喜欢自己的猎狗,就像汉族人民重视自己的耕牛一样。 高山族人民也有传统的文化艺术,并特别喜欢跳舞。著名的杵乐,就是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民间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区分布和语言的不同,分为许多支。除早已定居平原并与汉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曹族)、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万人,占台湾2300万人口的1.7%,属于弱势族群,但是代表的却是台湾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现。这十大族群中前六个族群的居住地多在无法耕种的山区,阿美族和卑南族居于东部平原,雅美族则居于太平洋上的兰屿岛。据此,长期以来,把这十大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看来也不是很恰当的,但是沿用时间已久也就习惯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节日与习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外出时挂菖蒲于胸前,夜间行路涂炉灰于额上,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还普遍迷信征兆和占卜,常根据征兆决定事情的行止。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儿童的头不许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和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不准异性接触。 女性权力高 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社”,若干社 *** 成一个部族。有的部族里,女性权力一向比男性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在部族公共事务上,他们的长老、祭司、甚至头领,大都由妇女充任,执政掌权。在阿美族和雅美族里,婚后的丈夫几乎把最好吃的、用的都给妻子享受。妇女们不仅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待遇,社会地位也大都比男子高。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

高山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高山族的节日台湾高山族的排湾人,每年十月金秋季节,各个部落都要举行丰收节的盛会。热情的排湾人总是请来许多客人,一起庆祝丰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带到盛会地点,首先敬族长或村长一杯“敬长酒”,祝愿大家幸福快乐。然后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饮。高山族的春节别具特点:其一,以往每当除夕夜晚,一些寺庙里要演出“避债戏”,欠债欠租的人躲进寺庙里看戏定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里,要一齐围坐在放火锅的大圆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间“拜年”的俗语,特别盛行,走春人所到之处互致祝福,主人以装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节期间,高山族同胞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芥菜”,吃这种菜预示寿命长。住在台湾兰屿岛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妇女,大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每逢年节,她们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随鼓乐有节奏地把头发抛前抛后,一扬一落。据说跳这种长发舞,是祝父母长辈延年益寿之意。

高山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是什么?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

外出时挂菖蒲于胸前,夜间行路涂炉灰于额上,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还普遍迷信征兆和占卜,常根据征兆决定事情的行止。

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儿童的头不许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和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不准异性接触。

精美的服饰

高山族同胞的衣着服饰最引人注目。他们的衣服主要用麻和棉布制成,又因地区的不同各有差异。但一般男的有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和披肩等。女的穿有袖或无袖胴衣、围裙、裤或裙子。妇女还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刺绣精美的图案。

高山族男女喜欢赤足,不论男女都爱佩带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项链等。排湾族男子的头冠甚至还比妇女头冠更复杂、美观。阿美族人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腰裙、黑布,或以豹牙、毛、贝壳、铜、银、鹿角等,制成头饰或耳饰来打扮自己。泰雅族和赛夏族男人,经常在额头当中和嘴唇下施有刺墨,成为蓝记。

那刺墨成纵向条纹状,约有一节小指大小。女人踪面(用刺针在面部刺出色彩复杂的花纹)则都从脸庞两边的颧骨刺到嘴角,形成一个“v”字形。女人的踪面,纹路细而宽者,为高贵;纹路粗而窄者,是一般平民。

高山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1. 习俗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2.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高山族的民风民俗

高山族有哪些独特的民族风俗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参考 baike.baidu/view/4280

高山族的习俗是什么? 民俗风情

1、社

高山族的基层组织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个氏族组成,大社由数个氏族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实行民主政治,重大问题由社大会决定。社首领包括头目(领袖)、祭司(或巫师)和长老会。是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头目领导耕战、渔猎,裁决内部纠纷,帮助祭司组织祭祀活动。从50年代起,台湾高山族的社组织逐步走向地方行政管理,而且过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趋缩小。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习俗的许多传统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身体毁饰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拔毛,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夹子拔,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有的直接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有的以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无论以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尊贵。

3、优美的歌舞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为高山族支系较多,所以表现在音乐歌舞上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歌曲,多为触景生情,即兴演唱。有的如高山流水,自然悠扬,有的如击竹鸣玉,清丽动人;有的如排浪鼓石,节奏明快。显得粗犷、淳朴、细腻。

常见的乐器有口弦琴、弓琴(方琴)、笛子、叶琴(树叶)、杵乐、臀板、竹鼓(鼓砍)、腰铃、脚铃、口弦琴和鼻箫,常用于青年男女恋爱中呼唤情人和传达爱情。叶琴实际上是一片随手摘取的阔叶树叶片,衔于唇间便可吹奏出不少曲调。杵乐是从舂米的木杵演变而成。高山族人舂捣稻谷时,常在屋内挖一洞穴,穴底放一块石板,几名妇女环立四周,手持木杵舂米。木杵碰击石板,发出如钟似磬的音响,传播甚远。后来人们用长短粗细有别,高低不同音的木杵,奏出节奏不同的乐声,用它伴奏的歌曲称“杵歌”。用它演奏的乐曲为“杵乐”。杵乐歌舞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非常盛行。杵歌还成为青年男女恋爱的纽带,许多美满姻缘就是在杵乐声中结下的。臀板是把一串竹管和铜壳垂于臀部,与腰铃、脚铃都是舞蹈者的道具和伴奏乐器。

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凡重大活动,都有集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歌舞聚会时,人们堆柴点火,围火高歌豪饮。先是十来个青年人款款起舞,并唱序歌,渐入高亢激越,众人连臂合围,踏歌欢舞,时前时后,进退有致,间有齐声欢呼,场面非常热烈。近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到台湾观光的游客都前往高山族民俗村寨或旅游景点观看山胞们的民俗与歌舞表演。

4、木雕与纺织

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其中排湾人,鲁凯人、雅美人等支系的木雕艺术颇为精湛,刳削是著......

高山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 *** 。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

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达悟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高山族的风土人情、民族习惯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和风俗及住所) 高山族风俗习惯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传统衣饰绚丽多彩,衣饰式样因族群而异。

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人、赛夏人和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用两幅麻布拼缝成无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湾人、卑南人、鲁凯人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而垂其两端作为前裙;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带遮挡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泰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二是布农、鲁凯人和排湾人的窄袖长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 *** 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 *** 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则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身,于左肩上打结。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银铜首饰以及钱币、纽扣、竹管等。他们用这些饰物把浑身上下装饰得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装时几乎从头到脚都有装饰,有些男子尤其是头领的头冠甚至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多姿多彩。

住所

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处,阿美人、卑南人居于台东纵谷平地,雅美则居于兰屿环岛海边。过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为地上住屋,也有局部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带,住屋正面朝向低处。住屋一种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种是屋内凹入地下,屋檐高不过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筑。

赛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较平坦的山地,无一定的方向。布农人的住屋建在险峻的山腰地带,门朝向低处,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门无定向。

排湾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处。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内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两种类型:木屋以方木为柱,木板为墙壁,用木板或茅草盖顶,属于大型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木屋在房梁、房柱、房檐、房门、房壁上都有许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独特的风格;石屋则以圆木或立石板为柱,片石为墙壁,在山字形的屋顶上垒小块板石为瓦,形似龟壳,也有用大块板石盖顶的。

鲁凯人倚坡建屋,先将基地铲平,成“簸箕形”,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无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为圆形,是用竹篱环围起来的。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筑材料多取自于海边卵石,用卵石垒成地基和墙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内凹下二三米,房檐离地面仅一米左右,这是一种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台风的袭击。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干栏式建筑,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桩上建筑。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数有门无窗,也无烟囱设备,屋内一般比较阴暗,陈设也很简单。现在各族群居住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房屋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与汉族基本相同,屋内陈设已大为改观。

交通

高山族聚居的山区,层峦叠嶂,行路如蜀道之难。山区道路可分为“社路”和“猎路”两种。在深谷危崖和溪水过处,则架设木桥、竹桥或藤桥以渡。木桥多为独木桥,即用一株大树砍削成方木,横架在溪流两岸。也有在岩壑之间,用两木交叉,下端插入溪间,上端靠在岩壁上,攀登而过。竹桥有长短两类:短桥用三四根粗竹并搭在岩石上;长桥用粗竹并立插入溪流中间为桥架,再以四五根排竹搭在桥架与岩石上。有的在桥的两侧搭架竹栏杆,以便扶持。藤桥一般架在危崖深谷之间,往往是高山对峙,中夹大溪,深数千仞。

高山族人民不畏天险,用藤皮打成粗藤索两条,平行悬于两岸之......

高山族的民风民俗要描写好的,用几种说明方法。 要求很高,谢了 高山族;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 *** ;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苗族: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装饰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 *** ;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叮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

高山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一、婚嫁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高山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非常自由,父母从不干涉。当姑娘到了结婚年龄时,家里就会为她准备单独的住处。

排湾人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

二、居住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三、丧葬

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达悟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四、信仰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自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妖怪。祭仪有农事祭(包括开垦祭、播种祭、除草祭、收刈祭、新谷入仓祭等,主要的是粟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盛行巫术,其中卜占方法有鸟卜、梦卜、水占、竹占、瓢占、饭占等,并有多种形式的巫书。

扩展资料

高山族的族源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包括西拉雅族21社,洪安雅族13社,巴布萨族9社,巴则海族4社,拔埔拉族4社,道卡斯族6社,凯达格兰族28社,噶玛兰族34社。

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陆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该词主要是由大陆所使用,而台湾当局已经停用此名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山族

关于高山族的风俗习惯和高山族的独特风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